从水店到艺术工作室:关于创业、风险与传承的思考
书接上回。
妹妹搞了个水站。
就是卖矿泉水、大桶水。
加盟的品牌。
妹妹的粉丝极力推荐的,养生概念的,妹妹专程去考察过,说是很赚钱,所谓的很赚钱,也就是比打工强点,刨除人工开支,一年能剩十多万。
一共投资了15万。
妹妹拿了5万。
妹夫的亲哥拿了5万。
我给出了5万。
但是,我讲的很明确,我这5万不是投资,是借的,因为我不认可这个事,在我眼里,水就是水,任何矿物质都是智商税,什么PH值,什么富硒,都是。
不过,我知道,这类概念的信徒很多。
我媳妇就是。
我跟媳妇讲,买水就买怡宝,最好喝了。
她不。
换着花样买。
说只喝一类水容易得软骨病。
咱也不知道,她这脑子是什么做的,连这个都信……
每一家茶店,都有自己信仰的品牌,例如有的茶店只信仰崂山矿泉水,有的茶店则信仰农夫山泉,我只用怡宝,品品香他们用什么?泉阳泉,说是中国最好的水。我同学跟我讲,最牛逼的矿泉水是万悦,海里都喝。
别人说了我不信。
她说了,我信。
喝水是信仰这个事,我身边有两个例子。
一是,朋友的爹,信广西巴马的水,家里做饭用的全是这个水,孙子们上学必须装这个水,别的水不能喝。
朋友为此专门找过我,让我给写篇科普。
先不说巴马的水好不好,就一点,广西这个地方的长寿村,核心秘诀就是改年龄,中国真正的长寿村只有四个,北上广深!
二是,我老铁,企业家,他应该小学都没读完,他喜欢研究养生,有个副局长退休后做了一款水的代理,价格还是蛮贵的,跟我老铁讲,沂水有钱人现在都喝这个,能调三高,我老铁也跟着喝,不仅仅他跟着喝,还让我也喝。
我能信这些吗?
虽然,我很尊重他,很信任他。
但是,喝水这个事。
我不信。
我,标准的现代派。
我妹妹代理的这个水,就是这个概念,养胃、通血管里的垃圾……
水也不是说贵的离谱。
还可以吧。
一开业,我就给签了个大客户,我让健身房把水换成这个品牌,拿货什么价给他们什么价,在这个基础之上,给我妹妹几张健身卡,就当利润了,我妹妹卖这个很容易,她本地粉丝很多。
最终,皆大欢喜,健身房其实一分钱都没出。
因为,我妹妹要在里面做个大广告牌。
健身房、球馆用水,多是这种模式,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,别的地方的健身房喝水都是要钱的,我们本地都不要钱,随意喝,送水车一天送一趟。
之所以如此的大方。
就是用广告换的。
效果,立竿见影,很快就有脑残粉找到店里去了,充了卡。
我妹妹平时没空管理。
我妹夫的亲哥与亲嫂在那管着,亲嫂负责店面,亲哥负责送水,我不是买了辆轻卡嘛?已经被征用了,说他的面包车拉水会被交警查到。
在县城做生意,什么都靠跑关系。
包括卖水。
你以为卖水就是铺货给商超?
那是大品牌。
这些杂牌,核心是洗脑+跑关系,洗脑就是让家庭成为终身客户,跑关系就是让大客户集采,那些瓶装水多是靠集采,保险公司搞客户答谢会了,学校搞运动会了,都需要,一般都是直接发信息,给送多少瓶水过来。
前段时间,儿子学校开运动会,我还跟儿子商量,要不要让你小姑给送20箱水过去?
儿子不要。
他说不想当显眼包。
其实,人家会做事的家长,早准备好了。
整体而言,这个水店的运营超出了我的预期,没想到开局就这么顺利,反过来一想,也能理解,毕竟县城里90%的人都没念过高中,一听养生概念,立刻马上。
天天卸货。
店里人少,有时妹妹不接孩子不直播,她也去卸。
妹妹偶尔还会发朋友圈。
闺女给小姑评论:等暑假,我去给搬,这是最好的健身了。
我看到后接着给闺女发信息,你看看抖音上有个搬啤酒的小姑娘,这个风格很适合你,我是看着她发展起来的,当时她只有几千粉丝的时候我就说,这个小姑娘百分百会火,因为运动很性感,她本身很阳光。
这些,都是故事背景。
最初,店里不忙,两口子一有空就去发传单。
后来,店里忙了,就找人给发传单。
发出事来了。
水这个东西,也分保护区,你可以拓展新客户,但是不能撬别人家的客户,这些兼职发传单的可不管这些,茶馆、健身房甚至水店都给发……
让人给举报了。
举报的内容是什么呢?
品牌方有个内部培训手册,这个水喝了有什么功效,册子上怎么写的,传单上就怎么印的,如今你把传单发到同行手里了,不是找死吗?
一举报一个准。
一张罚单就是10万元。
全家立刻开启装死模式,要么,把我们抓去吧,我们整个店都不值10万块钱,何况这些内容也不是我们自己编的,人家厂家就是这么培训的,人家让怎么写我们怎么写的,我们又没文化……
要不,你们罚厂家吧?
也有道理。
罚厂家,那可不是十万八万了,那是百万起。
厂家肯定不接招。
厂家的意思是,罚你们还少点,影响也小,现在任何罚款都是直接显示在企查查上,咱要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,这样吧,你们去主动承担着,到时给补10万块钱的水就是了。
当时妹妹联系我。
我说,谁都不用找,不找什么事没有,一找,全是事。
妹妹又联系了我哥。
我哥给咨询了我哥的大哥。
我哥大哥的答复跟我差不多,意思是找谁都不如农村娘们打滚好使,我们就是没有钱,要不,把我们抓去坐牢吧。
为什么后来去找厂家?
就是脚踩脖子一看,的确是个穷光蛋。
算了,找厂家吧。
那时,给孩子办入学,那真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我自诩这么牛逼的人,都没能给我儿子报上名,没办法选了私立学校,因为我们不在那个片区,没办法,而川菜馆老板家的孩子呢?顺利入学,连房子都没有,还是租的房,若是咱普通人去弄租赁合同之类的,很难通过审核,但是人家就过了,不给过是吧?老板娘能去打滚,他们也不要脸,比谁都好使,当时我球友也提前半年给我弄了租赁合同和水电费,甚至宽带都用我名装的,一样审核没通过,我若是让我媳妇去打滚,肯定也解决了,咱不好意思……
能打滚的娘们,绝对是核武器。
后续呢?
最着急的肯定是厂家,他们会派代表解决,这样的事,他们也不是第一次遇到,本身就是做的擦边宣传,灭火是他们的工作之一,轻车熟路了,要求代理商自己解决,其实也是谈判之一,无非是多发10万元的水,水又没什么成本,若是代理商死活不配合,那只能派出代表,无非是把水换成了钱。
为什么企业大了,必须有法务部。
因为,起诉与被诉是常态。
甚至,企业做大了以后,伤亡都是不可逾越的槛,就像我哥干钻探,也会出现伤亡,有的还是我陪着家属去办的手续,过去还有抬着闹的,现在没有,就跟注册个公司流程差不多,一步一步的走流程就行了,只要涉人命的事故,现在一律都是走司法程序,要求法院给判,即便是已经达成了私了协议,也会走这个流程,目的是防止翻后账。
例如,咱是本地最大的建筑商,这些年,死个十个八个很正常吧?
例如,咱是国内最知名的造车企业,在咱从新款发布到今天,有N多事故身亡的吧?甚至舆论指向了咱,说咱是凶手。
例如,咱是国内最大的外卖平台,每年要死几个骑手吧?不止几个。
事业越大,这些事越是常态。
若是朝代更迭?
付出生命的要数以百万计。
为什么天性敏感的人干不成大事?光人命这一关他就过不了,一旦有类似的事发生,他会不断的自我攻击,就如同特朗普演讲时差点被射杀,但是他身后的支持者被射杀了,那完全可以理解为为他而死的人。
他若是每天都在想这些事。
他没法理性思考了。
这就如同教练技术平台上,有人上完课接着把饭店关了,理由是杀生。
为什么不转让给别人?
转让别人也是继续杀生。
他开启了自我攻击模式。
甚至,后来有些魔怔了,看到《新闻联播》里有肉牛产业介绍,里面有分割牛肉的画面,他就觉得整个世界疯了,咋能当着全中国14亿人的面播放分割生肉的照片呢?这跟恶魔有什么区别?
自我攻击体质!
经过这么一劫,妹妹的水店是否继续经营?
妹妹,我觉得还好。
毕竟,她当主播,什么人也遇到,什么事也经历,相对而言,觉得这都是小插曲,在我看来,这都不是事,当然,若是真的自己缴这10万元,那不如打滚,另外,真的需要缴的话,一切也是可商可谈的。
妹夫的哥嫂基本投降了。
没有过去的干劲了。
只想回农村了。
所以,这个店很短命,已经转让了。
好在什么呢?
有个信徒很喜欢这款水,又是个家庭主妇,感觉雄心壮志,把整个盘子接过去了,这短短的三两个月,就跟放电影似的,一会一个故事,原本三五年才能演完的剧情,几个月演完了,全部清算完以后,几乎是不赔不赚,赚了亲戚朋友喝的水,赔的是妹夫哥嫂俩人的工资,都只拿回了本金,当时置办的空调折算成现金给了下家,一万多块钱,我提议给妹夫哥嫂吧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
肯定感叹,城里套路深,还是回农村吧。
知道是谁举报的不?
不知道,但是基本确定是同行。
若是真的决定自己去处理这些事,就需要找到对方,然后三方坐下来谈一谈,这个事我感觉一两万就能搞定,对于开厂而言,这点事都不值一提,主要是对手太弱,你看那些开食品厂的,记者来暗访,老板一旦识破,接着取现金去找到记者的落脚点,咋可能让他轻易离开呢?二选一,要么,这一手提袋你拿回去。要么,我就打断你的腿。
这是我骑友跟我讲的,厂里发现不对劲后,他接着联系自己的把兄,先是取钱,然后去找人,记者住在临县的酒店,直接就杀去了,反正就是二选一,要么敬酒要么罚酒。
当年IT第一记者怎么出的事?
如出一辙。
他低估了对手,对手可是周鸿祎呢!
我混论坛时,论坛上的写手多是报社的,从而跟他们混的很熟,当年的记者是真的牛逼,去下面县城采访,真的是县委书记亲自陪同,有记者跟我讲,什么叫采访,就是采风+访问。
现在?
记者已经不牛逼了。
牛逼的是职业打假人!
只要你决定干事,就不可能不遇到问题,员工管理会有问题吧?员工与员工之间,员工与老板之间,员工与客户之间,离职员工与原公司之间。
公司与客户会有问题吧?
沟通问题。
退货问题。
赔偿问题。
公司与同行会有问题吧?
方方面面,凡是你能提前想到的,都不算大问题,很多问题是不可预测的,我有个朋友开了个烘焙店,刚开业,小姑娘骑电动车上班撞死了,没给买保险,赔了100万整,店也不用开了……
人是怎么成长的?
就是这么成长的。
创业的过程,就是不断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。
刚开始抓环保的时候,有个做浙江产品的小姐姐来山东水暖厂,到我们隔壁县临朐,我陪着去的,因为当地环保限电,她的很多产品是需要烘干的,烘干生产线不允许开,那只能找慢烘,于是就有了水暖烘干这个概念,其实就是北方的暖气片改装成了电暖气片。
闲聊时,浙江小姐姐跟我讲,她还因为环保问题被拘留了一段时间。
刚出来。
说的时候,风轻云淡。
这是何等的魄力?
做事业的人,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?
刚才我搜了一下,腾讯每年官司大约有1400起,平均每天4起,要么是原告,要么是被告,咱个人若是当个原告或被告,觉得天都塌了。
为什么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?
因为,他们站的高度高,慢慢的用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来催眠自己,咱有一个娃,娃感冒发烧,咱跟着纠结,若是全沂水县所有人都是同一个父母,他就麻木了,火葬场每天都在运营,妇产科每天也在运营,生老病死在他们看来,不过是人世间的常态,宰相就是这么一个心境。
不用到宰相,到刘强东这个量级就已经到这个境界了,员工有车祸的吧?有癌症的吧?有怀孕的吧?有盗窃的吧?有坐牢的吧?京东已经到了90万人口了,相当于一个大县城了,理论上应该内部标配公检法了,油田、铁路、港口都有自己的司法系统,就是因为规模够大。
所以,别怕遇到问题。
问题越大,说明你的LEVEL越高,学历史就知道了,真到了一定高度,遇到的问题不是罚款的问题了,而是动不动清空户口本。
就如同很多人还没开始写文章,就在担心成名后的问题,有人骂我怎么办?有人抄袭怎么办?
不用担心这些问题,你真发展起来了,你就看不见他们了。
“看不见”的原因是你们的势差太大了,甚至你会反过来理解,若是得到了这种人的理解或认可,是自己的耻辱。
阳哥跟我讲,自从他跟刘威合作后,突然发现,什么奇葩客户都会遇到……
这才哪到哪?
至少没去法院起诉你吧?
至少没到你家门口拉横幅吧?
至少没拿手机怼着你的脸录视频吧?
网上骂两句,那都是好客户。
小人都是好对付的,因为小人格局也小,他要的都是小恩小惠,真正难对付的反而不是这些言语上刁难咱的,而是用行动,例如突然把咱起诉了。
阳哥现在一周五六天在潍坊,周末回来。
回来,我们就会约着小聚一下。
喝个小酒。
这天,又是周六,张其茂老师在微信上问我:今晚有空不?一起坐坐?
我说,有。
张其茂老师是做吉他的,大师。
古典吉他。
客户遍布全球,多是演奏家。
这些,我都亲眼见证过,因为他做过吉他品鉴会,来自全球的艺术家……
我一直都有一点疑惑,为什么要选沂水?
为什么不走?
做艺术,一定要去大城市。
可能,他恋家?
我们认识后,我也怂恿了他很多,例如写本书,这个已经纳入日程了,例如搞直播,现在几乎天天直播,就是直播做琴的过程,他做琴很慢,一把琴要一个月。
一年也就是12把琴。
一把琴,便宜的也要五六万。
我是通过阳哥与营长认识的张老师,他们是骑行圈的,他们这群骑友属于比较年轻的,速度比较快的,我日常骑行的圈子是老头老太,休闲骑,圈子与圈子之间彼此没有交集,与收入、性格、年龄、骑行时间都有关系。
阳哥说别开车了,他接我。
这样晚上可以喝点。
我们到的时候,张老师正在视频,给一个客户或学员讲解一些技术细节,张老师的意思是不好意思,有点小忙。
我摆摆手,意思是你忙就行,我就喜欢看你们这些艺术家很忙的样子。
若是吊儿郎当,我反而不喜欢。
屋里有点热。
他们这种工作室,一般都是恒温恒湿的,不会把空调开到太低,我拿扇子扇扇,顺便溜达一圈,四处参观一下,桌子下面是我卖的绿茶,他要了十多提,这也是我不好意思的点,张老师总是捧场,而且一要就这么多,拿回来以后就放这里了,我都觉得很心疼……
乱花钱。
张老师视频完,泡茶,泡的就是日照绿茶,说是口感不错,平时拿来当伴手礼的,谁来就送谁一提。
我跟张老师讲,你这里缺个相片墙,别人来参观,一看,就是个做吉他的,在大家的理解里,一把吉他也就是几百块钱,这算什么匠人?他也不知道你的吉他客户是什么群体?更不知道是面向全球,阳哥跟营长给我安利了那么多次,我都没当回事,一个做吉他的能有多牛逼?真牛逼咋可能在沂水?结果咱一起吃了次饭,认识了,然后我又参加了你们的品鉴会,一次比一次震撼,原来真是大师级的存在,所以你要做个什么样的相片墙呢?
把每一把琴对应的演奏家以及演出照片打印出来。
下面标注上国籍、演奏时间、音乐会名称、几号琴、特色是什么?哪年成交的。
我要是看这么一圈。
只想磕头,太牛逼了。
每个演奏家,都自带气场。
我每天都分享一些音乐视频到学习群里,记得我写过一个细节,有次我分享了一个交响乐,在详细介绍里,竟然看到吉他手的介绍里写着张其茂,意思是演奏家用的琴来自张其茂制作。
这个相片墙很重要,好的作品会说话。
这就如同你生了100个儿子。
有在奥地利当总统的。
有在英国当首富的。
有在澳洲当歌星的。
你不用说你这个父亲多牛逼,你只需要把你的孩子们一一展示就可以了,它们真的是在世界舞台上,闪闪发光……
领导带客人来参观,你介绍了一箩筐,他只会感叹,就是个木匠而已。
相反,你跟领导讲,我嘴笨。
还是带大家看看我的作品吧……
我们来吃饭,要贡献价值,不能光吃吃喝喝,那成了酒肉朋友,另外,我觉得你这里缺个灭火器,到处都是木头,而且还用到了刨子,若是真的有火花,还是大问题。
这个问题呢,我不是仅仅提议一下。
而是,我立刻安排同事给买上。
第二天,张老师给我发了个信息,谢谢董哥送的灭火器。
我这种性格的人,看问题先看风险,进入这个环境后,我会看电线、插头、电器与家具的距离,有没有喷淋系统,有没有灭火器,以及其它一些风险,例如刀具的摆放。
这是天生的意识。
另外,我还是觉得,要把短视频做起来,这是一个有才华就可以闪闪发光的时代,别人有2分就可以闪8分,咱有9分为什么不闪呢?
咱不仅仅要让国际上的演奏家用咱家的吉他。
国内,所有知名的演奏家,必须也用。
收藏家,也要收藏。
我们聊天的间隙,来了一个小伙,一推门,一看就是艺术家,我以为是老外,整个状态也像欧洲人,张老师介绍,这是我徒弟,今年刚大学毕业,985的,学男高音的,喜欢手工与吉他……
我当时第一反应是,这小伙子不该学这些。
这就是天生的网红。
太性感了。
我一个男人都觉得他太出众了,就是行走的荷尔蒙,他说自己是法国人,至少我不会怀疑。
但是,我的直觉是,他很内向。
不愿意抛头露面。
学音乐的,应该很擅长打开才对,他不。
他喜欢安安静静。
我问他有没有兴趣做网红,或者有没有做过抖音之类的?
他都没兴趣。
那不行,做网红的第一天赋是表现欲+分享欲。
他没有这些。
张老师让小伙先去酒店放行李,晚一点过来一起吃饭。
我跟张老师讲,你是手艺人,应该多带几个徒弟,热爱手工的,懂音乐的,有匠心的,愿意深入这个领域的,至于模式呢,要么参考郭德纲,要么参考赵本山,这是师徒模式国内运营最好的两个人,除了他们俩外,现在文艺界的师徒模式基本形同虚设了,只剩个名了,还有一个领域非常认可师徒模式。
厨师。
尤其是粤菜!
要思考两个点:
第一,我为什么带徒弟?是为了传承?是为了收费搞培训?是为了扩大业内知名度?还是为了扩产?
第二,我能给徒弟们带去什么?名气?饭碗?
想明白这些后,再思考最核心的一个点,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我的徒弟,过去张老师也收过一些徒弟,但是多是好奇,想学个木匠活,而不是想成为他甚至超越他的,连音乐都不懂的家庭妇女,能学出个什么来?
所以,不能什么人都收。
那,万一徒弟以后背叛师门怎么办?
您放心,徒弟多了,这是必然。
您要坚信,徒弟里既有岳云鹏又有曹云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