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写作新探索:从历史名人到现代对话的突破

书接上回。

昨晚,格外的兴奋。

九点,下班回到家。

跟老婆孩子聊了几句,然后回书房,打开电脑。

研究AI。

白天的时候,电商达人到我书店。

跟我讲,AI会加速失业。

他的夜班客服已经被取代了80%,他认为AI会加速两个点:

A,财富杠杆,让财富聚集到熟练应用AI的人手里。

B,失业上升,因为大部分工作,都可以被取代。

很多人,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。

就是自己被取代的危险。

我在想,写文章的人,应该被取代的慢一些吧?

毕竟,这属于情绪,需要温度。

可是,我越研究,越觉得可怕,昨晚,我先研究了历史系列,因为我写过《懂懂学历史》,那么我就要对比一下,AI写的与我写的,有没有区别?是在我水平之上还是之下?

评判标准很简单。

我读完后,我觉得有没有收获。

若有。

就是超越。

若无。

就是不行。

我先设定了规则,要求从齐桓公到1949,生成100位历史名人,要求相邻的两位要有存活交集……

这是步骤一。

步骤二,我要求梳理出每一位的典故、成语、作品、战绩、历史影响、人物关系,简单的来讲,就是给这个人贴20个标签,会贴什么内容?然后再按照重要顺序进行压缩,压缩成20条。

步骤三,我模拟一个人物去采访,例如我安排杨澜去采访他,生成采访录。

我草。

我草。

我草草。

太牛逼了,太太太太牛逼了!

当时,我就在想,我要是开个公众号,跟着AI学历史。

这不是无敌了吗?

每天更新一章。

更新完国内的,更新国际的。

更新完政治领域的,更新文人骚客,更新完文人骚客更新名臣大将……

然后,我升级了一下要求,懂懂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穿越人,穿越回去,这些典故、建议包括诗词歌赋,都是懂懂给做的谋略,生成一个长篇。

立刻,马上。

又是一顿我草。

但是,有些废话。

我喜欢对话录,因为对话录里没有太多的AI痕迹。

AI在写作领域最大的痕迹是,矫揉造作!

弄完历史系列,我在想,地理是否也可以如此?

梳理出中国365个特色小城,我每天要住一个,帮我整理成游记。

立刻马上。

我再升级一下,要求全球范围内选365个。

又是立刻马上。

地理系列要差一些,因为喂养的数据太多太松散,AI很难抓到要点,一不小心就成了官方介绍了,没有历史系列写的好。

我又要求生成100个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人物。

例如木子美,娃娃。

我让杨澜去采访,先罗列20个有深度的话题,然后生成采访录。

我看了以后,就一个感觉。

这就是真实的采访。

人物还原度在9成以上。

基本就是本人。

因为,AI还原的方式是综合了这些被采访人的访谈、文章,从而反向模拟的,问题也是根据这些访谈、文章反向提出的。

琼瑶死的时候,发这么一篇,火了。

谁火,接着采访谁。

目前,我让AI写的所有文章,只有对话类的是最像样的,为什么AI写我的文章很像我,因为我使用的就是对话模式。

我写的在淄博吃烧烤,马上有读者给训练成了逛武汉。

我刷到以后,我恍惚了四五遍。

这不就是我写的吗?

但是,里面有一些BUG,例如荆州菜与四四席,这个四四席是博山菜。

说明AI没有识别。

除非刻意加一条指令,修正荆州菜那一段。

我还写过《懂懂学医学》,还想写过《懂懂学哲学》,那我试着写一下这些,首先,我给了AI指令,让罗列出医学的大分类与小分类。

然后,罗列出,当今,各个小分类里的权威专家,国内的,国外的,均可。

再然后,要求罗列出,他们对应的科研内容以及针对普通人的预防、诊断建议。

再然后,安排杨澜挨着一一采访,要求的关键词是专业、通俗、对普通人有直接的生活建议,日常的防护、养生、预判、自救。

接着,又是一顿,我草,我草,我草草。

太牛逼了。

接着,再写哲学系列。

这个要跟医学有区别,医学必须是当下最牛逼的,因为医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,但是哲学未必,所以要选择各个领域泰斗或开创者。

然后,又让杨澜一顿忙活。

依然是非常非常牛逼。

我这么一想,我要是开一个公众号矩阵,这不无敌了吗?!

关键是,咱会调教。

最核心的调教,就是三个点:

A,选谁当代表。

B,提出专业问题。

C,通俗易懂。

为什么要以人为锚点?

我一说,你就懂了,例如你想学哲学,你搜一个分类,可能搜到的是一个哲学大三学生的观点,你让AI生成,AI可能把他的观点整理出来了,但是你以该领域泰斗为锚点呢?则框定住了权威性和专业性。

沂水三甲医院主任谈运动康复与协和医院主任谈的,能是一个级别吗?

实际上,AI在文字领域的应用,是最低级的。

为什么我研究这个呢?

因为,我是写作者。

总有朋友问我,现在学AI,应该找谁学,学什么?

AI不是一个工具。

而是一个世界。

它无所不能。

你要学什么,取决于,你把它定义成什么,你想要它帮你实现什么?是帮你做客服?是帮你画图?帮你做视频?帮你管理流水线?

不同的用途,不同的学习方式。

我谈的这些,是针对于我们这个行业。

我还搞了一个铿锵三人行,让王朔主持,老子与孔子辩论,完全可以再生成视频,然后下一轮呢?让孔子主持,让老子跟庄子辩论,下一轮呢?让庄子主持,让秦始皇与朱元璋辩论,下一轮呢?让朱元璋主持,让成吉思汗与康熙辩论,再下一轮呢?让康熙主持,让谭嗣同与鲁迅辩论……

越是有名的人,生成的辩论内容越有意思。

因为,他的著作、言论、典故、事件都会被AI提取为辩论内容。

而且,回答的相当准确。

若是搞公众号,有且只搞一个,我的建议就是,谁最近热,采访谁,因为名人自带流量,光被动推荐的,随时都会10万+,一天广告费也能赚个几百元,一天只需要5分钟,这个事简单不?

为什么我不去搞?

对我而言,没意义。

网民的焦点,永远在名人身上。

今早,我测试了一个公众号,采访的段永平,60个问题,两个小时2000+的浏览量,具体广告收入我还没计算……

这种内容,会有很长很长的长尾效应。

一是被动搜索。

二是被动推荐。

还有一些别的数据,16个点赞,75次转发,5个在看,1个收藏,26人听。

我到这个年龄了,就一个原则。

学习可以。

但是不要做。

永远守护核心竞争力。

AI写作的核心就在于指令,指令的核心就在于两个调整,一是价值点的筛选,例如巴菲特的书、访谈有无数无数,筛选哪20个点最有价值,这个是需要用指令不断控制的,例如选个时间段,2010年以后的观点,谈到中国的观点,关于比特币的观点,你不断用指令去调整。二是输出风格的调整,要通俗,要口语化。

大家对AI的理解是什么?

一段指令,解决所有问题。

这是痴心妄想。

可能要生成七八次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哪段不合适再用指令去要求改正或者替代……

大家喜欢来一句,写的一点都不像,或可读性不高。

根源是。

你的指令不行。

同一座金矿,别人都挖到了金子。

结果,你一铲子下去,是屎。

我看群里有人在分享,说有些家庭妇女,参加了培训,学了AI如何写作,然后去闲鱼或其它平台上接写作任务,一天能赚几百块钱……

这应该也算是信息不对称吧?

毕竟,不是所有人都知道AI的存在。

记得,李想决定去造车时,我还在想,这是傻了呀?!好好的汽车之家不做,去做一个杂牌车,竟然还叫理想?谁会买一个以你名字命名的车子呢?

结果,证明。

咱,是错的。

李想,最近宣布要全力进军AI。

过去,汽车是重心。

如今,调整了目标,AI是终极,汽车是AI入口之一。

小米也做了对应的调整。

AI时代,真的来了。

我们要相信,他们看的比我们远,我们被一次次证明,我们就是睁眼瞎。

当然,他们对AI的理解,与我对AI的理解,完全不同。

我目前,只是当成了写作辅助工具。

亦或者是,搜索引擎。

昨天,一枝笔跟我讲,单位里的同事炒股,多是买股票不买基金,既不买主动基金也不买指数基金,总觉得把钱交给别人去帮着买股票是傻了。

我说,他们的潜意识是,自己比基金经理要牛逼,比自然规律也牛逼。

她说,是的。

我说,他们还喜欢买妖股,买小,买破。

她说,是的。

记得,我刚开户时,我哥跟我讲,买股票就一个原则,买不是ST的最便宜的那支股票,1块钱的股票到了10块就翻了10倍,而10块钱的股票涨到100才翻10倍,是1块钱到10块钱容易还是10块钱到100块钱容易?

当时,我竟然认可了我哥的理论。

后来,我看过一期采访录,嘉宾谈了一个观点,强者恒强,头部股票的涨幅一定是快于尾部的,这个是指平均值,例如TOP100与尾部100综合对比。

我现在想想,其实买便宜的股票,是新手散户的普遍认知。

这也是妖股聚集在这些领域的根本所在。

散户是他们的基本盘。

那些大神的收益来自于哪?

就是跟风的散户。

能量是守恒的,有人赚钱肯定有人赔钱。

终究有人需要成为买单者。

我说过,我不买任何一支股票,过去曾经持有过工商银行,后来也让我卖了,就是因为松行长那句话,凭我们的智商不配持有任何一支股票。

我就再也没买过任何一支股票。

若是持有到现在,也很牛逼了。

我持仓成本4块,现在到了7块了。

昨晚,大半夜,我就在想,若是哪天我心血来潮,想当镰刀去收割这些新手,我该怎么入手?

那我就需要用AI来帮我分析。

罗列,市值最小的100支。

筛选一,盈利的。

筛选二,董事长依然是创始人的。

为什么要选盘子小的?

因为,妖股只能针对小盘子,容易拉升。

我继续筛选。

筛选出股权结构稳定的,也就是流通股数量不大的。

然后筛选出了五支。

我要求再罗列他们的债务情况,主要客户,近三年的业绩稳定情况,ST的概率有多大?目前套牢盘有多少?是什么位置?公司业务风险有哪些?市场份额占比多少?竞争对手是谁?

我可以隔段时间分析出来这么一支,买上10万块钱的。

放着。

慢慢等待即可。

终究会遭遇妖股的……

妖股的本质是借尸还魂,等于我们提前已经选好目标尸体了,躺进去了,等着就行了。

当然,需要再深入设计,要足够分散,再设计上止损线与止盈线,止损线要浅,止盈线要足够高,不翻倍甚至不翻几倍不走,要计算资金的时间成本与分散的关系,计算综合收益率。

我只是想想,模拟一下下。

具体,我应该不会做。

做投资,要做不确定性里的确定性,AI就是帮我们分析这种确定性概率的,准确的讲,我们就是选概率大的一面。

不猜,不赌,不相信直觉。

我们这直觉?

就是傻子!

因为这个话题,我最近刚得罪了个美术老师。

美术老师来我们书店玩耍。

她格外的自信。

搞培训班赚了点钱,自我感觉良好,意思是自己属于社会上层。

我就调侃了她两个点:

A,你若是真聪明,咋连个本科都考不上呢?读的专科都是三流院校。

B,你连石家庄与天津哪个是省会都分不清,这跟文盲有什么区别?你觉得很自信,只是县城小屌丝的自信,任一个优秀的人,在两方面的基本逻辑都很牛逼,一是地理,二是历史,一个是X轴一个是Y轴,当然X与Y是什么意思你也不懂。

就是,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什么三维空间里?

你哪天若是想验证这一点了。

就去采访几个你认为很牛逼的前辈或大佬。

验证一下,懂懂的这个观点,到底对不对?!

为什么本地这些炒股的人,我看他们都是傻子?不是因为我买基金他们买股票,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活在想象里,没坐过飞机,没去过海南,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只是一群县城人在相互固化一些认知,例如市面上茅台没有真的,例如谁会喝茅台呢?茅台全是泡沫……

在一起只要一聊天,永远都是讨论妖股。

所以,A股是什么?

大城市对三四五六七八线的猎杀。

认知的猎杀。

山东的钱是怎么去的上海?

A,退休领导,卖了房子,去追随儿女了,带走的是退休金。

B,企业人在上海购置了房产。

C,炒股人被上海的金融精英猎杀了。

2016年元旦,自驾东三省时,我就写过这个观点,鹤岗那些煤矿老板,超级有钱,他们在鹤岗是有别墅,但是一套别墅才多少钱?他们在上海虹桥买整层的写字楼,在松江与三亚买了别墅,鹤岗的钱最终都转移到了南方。

王健林全球配资的时候,也说过这个观点。

钱,是我们自己赚的。

我们万达想投资到哪个国家或收购哪个企业,是我们自己的事。

结果,被叫停了。

虽然,你是合理扩张。

也是合理转移。

但是,一旦开启了这个潮流。

那,中国的企业不是全跑了吗?!

昨天,我看了个新闻,隔壁邻居要换钱了,老钱全作废,我突然想起了合伙人谈的观点,我们可以赚人民币,但是我们的资产必须金本位或美元本位。

我就在想,若是这个建议给邻居,括弧,那个邻居。

这次跟合伙人在一起半个月,合伙人还讲过一个点,她的客户里,上海人最多,上海人自己也觉得房产在高位了,从而上海人会抛售房产去旅居日本,日本签证每次一放松,最高兴的就是上海人。

全国人民朝上海跑。

上海人朝日本跑。

这就是资产流通方向。

北上广深房产最大的风险是什么?

头部,不玩了。

他们晋级了。

例如,王思聪从大连到上海生活,若是哪天他觉得上海也不是那么好了,可能就会抛售上海的房产,去伦敦或东京了。

我跟美术老师讲,什么样的男人,是优质的男人。

第一,多金。

在县城的话,1000万存款是个门槛。

第二,博学。

对历史,对地理。

你谈人物还是地方,他都熟悉。

是去过,是了解过,思考过。

第三,有爱。

你能感受到他对同事,对家庭的爱。

这些都是优秀人的标配,过去,你可能觉得自己接触过很多优秀的人,你为什么没觉得他们身上有这些?

因为,你看不到。

你GET不到。

人与人的差距,其实就是词汇量的差距。

历史、地理,其实都是具体的词汇量。

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个,既优秀又闭塞的人,之前遇到过,后来都证明,其实都是草包,所谓的几千万存款,全靠一张嘴。

我对美术老师的定义是县城小屌丝。

她应该很伤心。

不过,也无所谓,因为大家也这么定义我,我觉得我不是就不是,我觉得我是才是,是不是不都是我说了算嘛?!

人与人的差距,包括财富差距。

根源就是认知差异造成的。

若是把人比喻成AI,那么核心就需要三方面的训练。

A,人,接触足够多的人物样本,要交往,要合作,要恋爱,要旅行。

B,史,知道事物运行的规律,今天其实就是历史,历史其实就是今天,包括我们做投资模型,其实就是研究的历史规律。

C,地,你要去足够多的地方,知道不同的文化带来不同的差异。

到县委书记这个级别,已经是人中龙凤了。

你接触一下就会发现。

在这三方面,他们都是高分的。

接触过无数人,被人搞过,也搞过别人,攻击能力以及防御能力,都是一流的,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雷霆手段。

对历史呢?信手拈来。

对地理呢?你说国内,他哪没去过?!

记不记得我写过的乔家大院?下午5点左右,我被撵出来了,撵出来的原因是考斯特来了,清场了,负责人对我的承诺是,明天你来,免费。

我在旁边看了很久。

我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这些人,我们从来没在景区里遇到过。

他们却什么都知道的缘故。

专业的讲解。

专业的线路。

看似浩浩荡荡,其实只服务一个人。

关键是,听的很用心,不断的互动。

他是真懂。

你想一下,县委书记是一个什么训练密度?

每天,要见10个人以上吧?

每个人都很有能量吧?

每个月都要出差吧?

全国,乃至全球。

例如县里企业要去澳洲买矿,肯定要陪着一起吧?

你一个在县城搞美术培训班的,不是屌丝是什么?买个奥迪还是分期付款的,光朋友圈发了十八条,我都被称为县城屌丝了,你更是屌丝。

我故意的。

她属于那种不怕打击系列。

最近,合伙人开始日更了,写的差点事,但是已经稍微有点感觉了,这种东西需要自我觉察自我进化,不能上去就跟我对比,我写了二三十年,你才写了几天。

但是,不得不说。

她是我见过,真正最上进的人。

记得王兴写过一个员工,王兴问她会不会用一个编辑软件处理公文,这个员工的回答是:我不会,但是我可以学。

王兴特意写成了随笔。

意思是这种人,这种精神,太牛逼了。

合伙人就具备这种能力。

她问我,写作第一要素是什么?

我说,丁元英评判过几个演奏家,心到与手到,写作这个事呢,必须要感受不到手的存在,你不能在打字环节上卡壳。

也就是说。

A,绝对不能用手机打字,这就是为什么我时刻背着电脑的缘故。

电脑就是作家的枪,不能离手。

B,打字速度一定要超出思考速度。

凡是,你打字需要停顿,那么就说明不合格,需要继续练,下载指法训练,每天去练习,能熟练盲打,并且要选能固定词频的输入法,现在的输入法多是智能输入法,智能输入法是动态词频,对于普通人而言,动态词频是快的,对于专业选手而言,是慢的。

要达到什么效果?

几乎能背过所有字的指法。

打字过程,不需要任何停顿,今年有段时间,我的文章写的不好,是因为我在换输入法,就我这个专业水准,换输入法也要适应一个月。

她,真的去练了。

她是真的相信我。

除了她以外的,说要跟着我学习的。

十个人里。

我问十个,都回答,我打字不慢呀!

甚至,有人用手机写作。

这种人,都不配写作。

因为,不够尊重这份事业,你别看那些老作家年龄大,他们的打字速度都属于我这个级别的……

心到手就到。

键盘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。

你想一下,倘若你打字都需要停顿,需要思考,你咋可能入定呢?咋可能进入心流状态呢?我看一个人的文章,我读一遍就知道他在什么位置休息过,林薇薇读我的文章也是如此,有时我写到一半,回家接着写,她就能读出来。

大家为什么喜欢看你的文章?

是进入了你的心流。

你为什么觉得写的不流畅?

你没有进入心流。

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,绝对的入定状态,你总觉得自己不能一气呵成,倘若你现在是想骂一个人?1万字都不解气,一气呵成。

是你没有让你的心流与键盘连在一起,还有一点,要熟练应用OFFICE,貌似这玩意要钱,那就可以选免费的,WPS也可以,现在的WPS比过去强了许多,我也已经切换到WPS了,因为WPS可以听,我还特意开了超级会员,就是为了听自己的文章,现在更省心了,我写完以后直接发给豆包,给我读一遍,豆包的声音仿佛是真人,而且应该长的很漂亮,我听着听着都硬了。

我给儿子买电脑时,我的要求是,打游戏可以,但是有个前提。

做好指法训练。

键盘就是未来的书法!

2020年,我招聘一个客服,来过那么多大学生。

能熟练打字的。

一个都没有!

他们以为,他们很熟练……

打字只是最最最基础的写作门槛,其次还有很多,整理素材的能力,采访的能力,记忆力,梳理脉络的能力。

我出去一趟,从来不做笔记,也不带录音笔。

但是,谁说过什么。

我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
包括,N年过后,依然如此。

有技巧吗?

没有。

只是,很用心!

因为,我们是写手,我不仅仅是替我自己听的,还是替我的读者们听的,我要把我听到的,转告给大家,从而,大家以为我写的都是虚拟的,其实都是真人真事。

(正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