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观察:从顺风车到市场破价的深层逻辑

书接上回。

那天,兵姐姐跟我讲,现在顺风车特别方便。

五一回来时,她搭了一辆顺风车。

奥迪A6。

500多公里,才200来块钱。

送到家门口。

五一回,她又搭的顺风车。

高德地图上现在就有个顺风车功能,鼓励所有车主注册顺风车……

那天,在讨论这个话题时,阳哥说了一个观点,顺风车不能跑,理由是乘客不感恩,为什么他有如此的感慨?因为他总是提出,免费。

例如发个朋友圈,谁到临沂,捎着。

最初,是我提议的,你现在每天全国跑,最大的成本就是高速费,若是能顺手拉个人,把高速费就赚出来了,遇到愿意开车的,还能帮咱开车,多省心。

他不愿意拉了。

理由是乘客良莠不齐。

不讲卫生的,身上有味道的。

开车技术不行的。

事多的。

不如自己一个人听听歌,想想事!

最早版本的顺风车,我开过,但是多是机场线,要么去济南机场要么去青岛机场,整体素质还是很OK的,只遇到过一个吹牛逼的,说他家有三台奥迪。

旅行时,我也开过一次,遇到了一个有狐臭的男人。

过了一个月,车内还是熏人。

香水为什么没有这么持久呢?!

最初的顺风车是泡妞神器,尤其是跑济南这条线,很多服装店老板会去济南泺口服装城进货,顺风车主就会加这些老板娘的微信,最初要钱,后来不要钱,不仅仅不要钱还要把后排给放上零食,跑这个不是为了赚钱,就是为了拿下对方。

我怎么知道的?

有个黄毛分享他怎么睡到几大名媛的。

就是用他的奔驰E300+定向服务。

当然,对咱而言,咱觉得有些不可理解,都开上奔驰E300了,咋还需要当舔狗,不应该被舔吗?

也许,在他心目中,这些人就是范冰冰一般的存在。

的确,颜值OK!

阳哥讲,沂水人在北京特别多,老乡群都在不断的开新群,到了3000多人了,偶尔大家有开车回来的,就会在群内拼车,一般就是200来块钱,若是能帮着开一段,那么这200块钱也省了。

健身房里有个大哥,闺女毕业后留在了北京,亲家也是沂水的,他们每个月都会去北京看看孩子,开车去,一般就是约着四个人一起,费用均摊,他们这种组合多是年龄差不多的,自己还没退休,孩子在北京工作,路上也聊的来,一般人也很难掺和进去,因为他们都有级别,不愿意与屌丝同车。

为什么我说县城最终都会空心化。

因为,稍微有点级别的,孩子要么定居北京,要么定居上海。

一旦他们退休了。

他们一定会变卖房产,追随孩子。

他们会去北京或上海买房吧?他们的退休金会消费在北京上海吧?

前天,下雨,我和品品香大姐去日照茶仓考察,她是坐高铁去的,我是开车去的,品品香大姐问我,要不要送我回临沂,这样晚上可以喝点?

我说,可以。

但是,问题是我没跟媳妇请假,晚上必须回家。

于是,在到达临沂时,我给小胡发信息,你来临沂接我,我喝酒了。

小胡接着在跑车群里发信息:100元去临沂,有没有跑的?

跑车群,是跑滴滴的意思。

不是那个跑车。

马上就有人响应。

后来,小胡跟我感叹,来回需要接近4个小时,竟然有人100元都愿意干,平时怎么不要200块钱?

钱太难赚了。

我跟小胡讲,他是这么算的,无非就是充电成本,充电也就是20块钱,晚上闲着也是闲着,白赚80块钱,若是他在单位上班,这20块钱也省了,次日在单位充就是了……

言归正传。

在长清大学城跟准院士告辞,然后问闺女有没有需要爸爸的地方?

闺女说没有。

我说,那我回了,有什么事打电话,重要的事再叮嘱三遍,坚持跳绳,坚持引体向上,别犯罪,别怀孕,争取当个三好学生。

不耐烦。

算了,现在孩子才是大爷,好好哄着。

吃过午饭,有点困。

我看看有没有人搭车回沂水?

还真有。

从鲁能领秀城到莒县的,我的想法是不要钱把他带到沂水,到沂水后让他自己坐客车回莒县,我若是把他送回莒县,要多跑50公里,浪费时间。

是个大哥,55岁左右。

在国企上班。

胖乎乎的,加强版的潘长江,发型超级像。

超级健谈。

他在山西当的兵,别人当三年,他当了八年,因为他是汽车兵,被领导看中了,当了小车司机……

讲的东西很离谱。

总而言之,他很牛逼,全是例外。

例如用卡车帮企业运煤,没有过路费,后来查的严了,就出租车牌给运输公司。

我说,前两年河南有个案子,兄弟俩用假军牌逃368万过路费,后来被证实,车牌是真的。

潘长江说,过去这么玩就罢了,现在竟然还敢这么玩。

听他讲讲,很有意思,他开着三菱帕杰罗,从来不用看什么红灯绿灯,太原大小饭店、娱乐中心全去过。

到莱芜服务区上了个厕所,我说,你开会车,我睡会,可以不?

他说,可以。

我说,你打开交管12123,我看看驾照。

给我看了。

A2D。

可以。

开车的确不错,路感很好,但是驾驶习惯一般,变道几乎不打转向灯……

不断的感叹,这就是特斯拉呀?

他开过比亚迪,开过北汽。

特斯拉跟它们都不一样!

我问潘长江到济南干什么?

他说,看孙子。

我问,孙子多大?

他说,四个月。

我问,嫂子没一起?

他说,她退休了,在那边。

我问,你怎么来的济南?

他说,跟我们同事的车,原本说好一起回的,他们又去东营了。

我问,儿子在领秀城买的房子?

他说,结婚时在莒县给买的婚房,现在的房子是租的,儿子在南郊医院,儿媳妇在民生银行,租住在领秀城走着上班就行。

我问,没打算买吗?

他说,之前儿子户口不在济南,过去济南一直限购。

我说,多亏没买上。

他说,买上的话,首付亏没了。

我说,等于赚了几十万。

他说,不过,现在可以买了,这次来,也是顺便看看房子。

我说,可以把莒县的婚房先卖了。

他说,不用,咱家条件还是可以的,儿子说要贷款,我说不用,贷款还要还利息,咱就一把付。

部队转业到地方上的干部,三大特色:

一,胆子大,不讲什么原则,什么都敢干。

二,好色,超级好色。

三,爱喝酒,爱吹牛逼。

这是普遍现象,我接触了小舅子退伍或转业的战友,有一个算一个,我印象最深的是给儿子解决学区的问题,小舅子给我介绍了一个转业的战友,还有一定的级别,喝了酒现场就要给教育局局长打电话,让我摁住了。

最终也没给我搞定,没办法,我让儿子读了私立学校。

潘长江,连转业都不算。

退伍兵而已。

跟我讲,他孙子满月酒的时候,他在济南摆了一桌,只邀请了少量有级别有头有脸的朋友,其中有个是搞经济分析的,说是高参,也就是说,省内很多决策,都是他们参与的。

说,接下来,济南的房价要开始上涨了。

明年就要回升20%左右。

让抓紧上车。

咱不反驳,只听。

牛哥给蝉禅的建议是,最低价出手,就如同股市下跌时,直接挂跌停,谁先跑谁受益,别人挂380,你就挂370,跟中介说好,让给定期调价,确保必须是本小区最低价,本小区下一个成交必须是咱家的房子。

松行长也是这个观点,松行长认为,预期变了,一旦预期变了,地产的定价逻辑会发生本质的改变,过去是妖股模式,不考虑租售比,不考虑房价工资比。现在是蓝筹模式,蓝筹就需要回归市场规律,市场规律就是房子最终就是消费品,租售比在4%左右,房价工资比为家庭年收入的3~6倍,若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?那不敢想象,沂水的房价也就是两三千一平。

预期变了以后,买的人突然发现,明年比今年更便宜。

从而,更不买了。

什么时候大家才觉得值得买?

租售比大于4%,出租跟存款收入差不多时。

股价为什么有波动?

就是因为有分歧。

有人看涨,有人看跌……

互道傻逼!

牛哥认为,地产接下来的屠杀是新房子对老房子,例如层高3米以上对层高2米7的屠杀,带院子的一户建对高层建筑的屠杀。

很简单的一个例子,层高3米3的大平层,带空中花园,带最先进隔音技术的楼板,一梯一户,这种新房子的价格与城区同面积的老房子一个价,你选哪个?

接下来的好房子,一定是低密度、高私密。

还有,学区房会弱化。

因为,接下来有钱人进入老龄化,大家不再考虑孩子上学问题了,会主动远离城市的喧嚣,想生活的远一点,松弛一点,从楼上朝楼下搬迁是必然趋势。

我们奋斗一辈子,就为了住在楼上?

我们努力托举儿女,就为了让他们挤在鸽子笼子里?

那不是生活。

生活,最差也是一户建。

大家为什么纷纷跑到日本?

因为,大家突然发现,我们在国内很难实现的梦想,在日本很容易就实现了,东京周围便宜一些的一户建,也就是一两百万人民币……

国内,若是不做类似的开发,结果就是大城市的人,纷纷把手里的房子卖掉,移居日本了,等于高位套现了。

还有一点,大家低估了电车+自动驾驶带来的居住革命。

过去,大家喊我到日照吃饭。

我还要犹豫再三。

现在,毫不犹豫。

全程,根本不影响我玩手机,我开车去日照与我坐在书店俩小时,没有任何区别,全程是轻松的……

自动驾驶会促使人们主动外迁。

我看过一个数据,麻省理工学院预测,因为自动驾驶的出现,郊区房价可能上涨5%,而市中心下降10%。

房产,抱团能否抵抗住下跌?

抵抗不住。

因为,总有人更狡猾,直接用破价的方式来成交。

你预期少了400万不卖。

他350万就卖。

结果因为他的成交,你的房子就只值340万了。

我做过品牌酒、品牌茶,为什么慢慢做不动了?因为拼多多就是专业的破价选手,我拿货1060元一箱的酒,最初我卖1400元,就算全网最低。

后来,拼多多卖1300元。

然后,不断有店家挂更低的价格。

后来在1060不断的拉锯。

再后来,有人挂900多。

接着有人挂800多……

为什么会这样?

因为,现在有个专业群体,就是做拼多多破价的,你有库存想甩卖是吧?你找到他们,他们就问一句,能破价不?能比拼多多最低还低不?若能,就能做。

就是动态最低价。

你低我更低。

目的就是甩货。

那问题来了,若是品牌方控诉怎么办?

无所谓,哪怕店封了也无所谓。

他们都是做店群出身的,手里几千个店。

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能乱价的缘故,根源就是滞销+大家抢跑,都想尽快的甩库存,当时我跟我的上游代理商们也是这么讲的,若是你们做了这么多年生意,最终只是赚了一堆库存,没有意义。

所谓的年份酒,年份茶,年年上涨,那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。

一旦这个游戏没人玩了。

这个逻辑也就不成立了。

2015年,我做的茶叶是中茶的甄品蓝印,这个茶叶一箱是28饼,当时的出厂价是2800元一箱,这是一级代理商的价格,建议零售价是668元/饼,一箱建议零售价是1万8,我当时拿货是3100元到3600元不等,我卖5000元一箱。

一年比一年价格高,当时还有个普洱茶期货交易平台。

中茶的蓝印、红印,一天一价。

当时,我就发现了一个反差现象,一方面,厂家一推出,马上就清仓了。一方面,淘宝几乎没有销量。

因为,淘宝上最畅销的是几十元一饼的普洱茶。

那,这些茶叶都去了哪?

代理商手里。

藏家手里。

其实,一回事,大家都墨守着一个游戏规则,年年涨,一直涨,比存款强,我的上家是省级代理,她总跟我讲,你有钱就买上茶叶放着,一年怎么也要10个点,哪怕贷款存都可以。

我不听这一套。

我是进一批,马上卖掉。

快速周转。

疫情初期,我找上家找货,她告诉我,价格太高了,一箱到了接近5000元了,我卖才卖5000,价格太高就不值得做了。

2021年,郑州发大水。

郑州有个藏家,他手里有几十箱想出掉,他报价4500一箱,我还价4000,最终没谈成……

现在呢?

早崩盘了。

我现在偶尔送人依然送这个茶叶,我去拼多多上买干仓的,100多块钱一饼,怎么理解这个价格呢?

比我2015年的拿货价,还便宜。

价格怎么掉下来的?

就是藏家找到了做店群的,跟他们说,只要卖掉就行,不考虑价格,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研究拼多多最低价,然后比他们便宜5块钱,并且有动态价格监控系统,你只要调价,他马上就跟。

我们老百姓理解的可以长期收藏的茶,其实不具备收藏价值。

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名山古树茶,价格一直在上涨。

继续说潘长江。

这哥们看来经常叫顺风车,我们刚从沂水下高速,就有车在那等着了,几乎是无缝衔接……

握手,再见,说有空让我去莒县喝羊汤。

潜台词是他请我。

又没有联系方式,山东人的口头禅而已。

自从我熟悉了拼多多的破价套路后,我觉得传统的代理模式都要死,代理商为什么会破价处理?

因为,库存压力太大。

这是根源所在。

其实代理商是最讨厌乱价的,他们为什么又成了乱价者?

断臂求生。

若是品牌方这个时候主动提出,来年要降一下产量,那么这个局面接着就能扭转……

但是,品牌方不愿意。

从而,就陷入了相互厮杀的状态。

代理商本身就消化不了原先的库存,新的一年呢?品牌方要求大家加大进货力度,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甩货的越来越多,市场越来越乱。

就如同本来就胀肚子了,又使劲吃。

品牌方为什么不能主动减产?

第一,怕自己减产而同行加产。

第二,原材料供应不减产,若是生产出来放在库房里,等于品牌方承压,品牌方本身资金链就很紧张,承担不起。

第三,地方税收压力,要求你必须一年比一年销量大,一年比一年纳税高。

拼多多能出现破价,根源就是滞销。

茅台为什么出现不了?

因为,出现低价,瞬间被抢了。

若是茅台产量提升到农夫山泉的级别?

拼多多能卖到2块钱一瓶。

消费萎靡是一切的根本所在,代理商希望品牌方有所作为,控一下产量,品牌方希望代理商们给给力,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多进一些货。

就如同老百姓希望国家发钱。

国家希望老百姓多消费。

相互期待。

那天,披萨店的老板娘来找我,跟我说,隔壁的隔壁的奶茶店要转让,要不要接过来,她自己也卖奶茶,但是不是品牌的,优势是价格低,劣势是不是品牌,她觉得奶茶市场很大,想问问我的看法?

我说,人家若是真赚钱,咋可能转让呢?

县城的奶茶总销量是固定的。

每新开一家奶茶店,就要分走一杯羹。

久而久之。

大家都必须打价格战。

你看霸王茶姬为什么火?

就是便宜。

其它品牌跟不跟?

不跟,没销量。

跟,不赚钱。

最终的结果就是都不赚钱……

对于创业,我觉得,只要是没有技术门槛的店,都要谨慎,你投资能开,别人投资也能开,200万以下的投资,太多家庭能拿出来了,从而快速进入了内卷模式,做还是要做一些有护城河的产业。

因为做日照绿茶的缘故,最近抖音上经常能刷到日照绿茶的几大主播。

他们彼此之间开启了对攻模式。

总而言之一句话:除了我们家,别人家都是南方茶冒充日照茶。

南方茶便宜吗?

是的。

因为,生长速度快。

北方寒冷,茶叶生长速度慢,但是也有优点,就是耐泡,海鲜也是如此,为什么北方人到三亚吃海鲜容易出戏?

那边的海鲜,缺少滋味。

肉不紧实。

这就是为什么烟台与大连海参比较贵的缘故,纬度足够高,海水足够冷,海参生长速度足够慢……

不过,现在山东的一些养殖基地也会造假了。

比较贵的海鲜系列,如鲍鱼。

用船拉着去福建一带。

游牧。

等快成熟了,再回来。

若是南方茶冒充日照茶是一个普遍现象,那么久而久之,日照茶也就失去了竞争力,那么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该怎么办?

网上,谁卖的火,调查谁。

谁掺假,调查谁。

把日照这个名片维系住……

这个问题,其实也杜绝不了,清明前后,云贵川的鲜叶也飞到杭州摇身一变成了明前茶。

但是,我觉得,咱做这个事,必须要有初心,哪怕全日照的茶场都这么搞,咱也不要这么搞,把这个底线坚持住,市场自然会回馈的,人在做,天在看,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。

坏事要还。

好事依然会还。

每个产业集群都是良莠不齐的,就如同东阿县产阿胶,当地有用驴皮的,有用马皮的,有用猪皮的,不同价格不同配方,当地也进了检测设备,能检测出用的马皮还是猪皮,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,核心是市场需求,例如做微商的那群人去采购阿胶,就一个要求,越便宜越好,他们才不管你用的什么皮,果丹皮都行。

咱不能管别人,只能管好自己。

市场自然会筛选。

我要是帮日照茶仓写广告语,就三个点:

第一,百分百日照茶。

第二,本地纳税第一茶企,这个看似没什么,其实巨牛逼,你看其它茶叶主产区,各品牌为了抢这个头衔,恨不得贷款纳税。

第三,每批次附带一个检验结果。

说起检验结果,我想起了一个读者,最初认识的机缘很巧合,我说我车上有汗味,因为总有朋友健完身不洗澡就搭车。

他说他有除汗配方。

给我发来了一瓶。

就个瓶子,上面是打印的标签。

他们当时开了个淘宝店,因为口碑不错,销量也慢慢起来了。

一个月也能赚个三千五千的。

后来,他们不仅仅做车内除汗味,还做冰箱除臭,依然是自己的配方,简单的包装……

有效果吗?

我觉得,有。

抖音时代,他做了一个账号,专门做化学成分检测的,你给他检测物,他能告诉你主要成分是什么,类似软件破解。

食品配方。

烹饪配方。

中药配方。

化妆品配方。

这个生意非常好,忙不过来。

最有意思的是,很多人老公让他们给检测媳妇内裤痕迹里有没有男人的生物信息?

于是,他们又做了一个账号。

专门做这个的。

原先的账号是用了他们团队里最帅的一个哥们的头像,结果效果一般般,换成了光头呢?

效果立竿见影。

因为,在人们的潜意识里,光头就是学霸。

猜你喜欢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