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情对话:从闺女回家看家庭关系与人生智慧

书接上回。
闺女她姥爷过生日。
原本是3月5号,特意改成了3月1号,选个周六。
闺女说,大约晚上8点到沂水,让我去车站接她。
我说,别坐客车了,直接打个顺风车就是了。
她说,长清这边打不着。
我说,我帮你打。
晚上7点多,来了。
我问,想吃什么?
她说,吃不吃都行。
我说,要不,回家吃?你阿姨的冰箱满满的,为什么非让我每天回家吃饭,其实是帮她消化冰箱,我的冰箱也满满的,还没轮着。
她说,我社恐。
我说,这就是自己的家,她跟你自己的亲妈有什么区别?
她说,还是有区别的,她是我弟弟的妈。
我说,也就是爸爸纵容,按正规,你这都必须喊妈的。
她说,我才不呢!
我说,我以后要对你好点,前两天,你红裤子阿姨喝了酒,来找爸爸谈心,说我这个人对孩子太冷漠,仿佛是别人家的孩子,我觉得我对你们是火热的,为什么给外人这种感觉呢?
她说,可能觉得太客气了吧。
我问,能感受到爸爸的爱吗?
她说,能!
我说,那就好,别敷衍。
她说,不敷衍!
我说,那咱爷俩就回家吃,可以不?晚上就住家里,你弟弟在家,你们可以一起打游戏,家里房间多,随意住。
她说,我还是住酒店吧,我也没跟我姥姥说回来。
我说,那住爷爷奶奶家。
她说,我一去他们家,就问我交男朋友了没?别交男朋友,还不知道以后毕业在哪工作,一定要好好学习,争取考到沂水一中来教书……
我说,多正能量。
她说,我奶奶呢,就一会给我拿点吃的,一会问我喝不喝水,我坐立不安。
我说,还是在一起待少了。
她说,我住酒店吧。
我说,那是让钱烧的,就住爷爷奶奶家,我提前叮嘱他们,什么都别问,什么都别说,吃完饭立刻睡觉,也不允许劝你别熬夜。
她说,算了,他们会理解为我告状。
我说,我认为最合理的安排,就是住咱自己家,你阿姨这个人,心特别好,她比你妈强的一点是她属鱼的,鱼的记忆只有七秒,你别看她嗷嗷一顿,一会就反过来问你,你咋生气了?因为什么生的气?有爸爸在,主旋律永远是爱,有自己家不住,跑爷爷奶奶家,或者住酒店,像什么话?暑假时,咱爷俩在家不是挺好的吗?被子、褥子都是新的,WIFI也升级了。
她说,一会再说吧。
我问,年前考试,挂科没?
她说,没。
我问,有挂科的没?
她说,有,有人英语只考了30分。
我问,学校里有什么新闻?
她说,没什么新闻,我们班有个女生要去当兵了。
我问,你想当吗?
她说,没想过这个问题。
我说,想当,我就让你叔叔(小舅子)给联系一下。
她说,不,不,不,我吃不了那个苦。
我说,当兵回来可以换专业,考研貌似也加分,找工作也有一些倾斜政策。
她说,据说是。
我说,我们书店的凤阿姨就是大学去当的兵,然后回学校继续读书。
她问,那她为什么不考公务员?
我说,最初可能是没想这条路,想的时候,可能又没有倾斜政策了,另外她是从学校走的,算是学校驻地的兵源,在临沂考公没有对应的扶持政策。
题外话。
当年,我们还是热血青年时,大学同学聚在一起,聊到了一个问题,你会让孩子去当兵吗?
那时,还是计划生育时代。
只允许一胎。
几乎,所有都是一个答案。
现实生活中呢?
从小到大,村里只要谁想当兵,都需要找关系,否则兵都当不上,当了兵最初可以考军校,后来可以转志愿兵,也就是士官,退伍后可以回来给领导当司机,过去体制内最庞大的岗位就是司机,尤其是我们打球的这个群体,一聊就是当兵出身,一聊就是司机出身,有的人后来都能混到副局长,那肯定是先转正,后逐步提拔。
为什么大家会看重当兵?
因为,这是出路之一。
路径依赖。
山东孩子的成才轨迹里,最没有存在感的选项是做生意。
做生意等于瞎折腾。
没有社会身份。
后来,咱长大了,走出了山东,发现,珠三角、长三角在孩子规划问题上,都没有把当兵当成一个选项,甚至尽量的规避。
今天,中国的兵源大省主要有三,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。
我书店里的同事就是本科+兵姐姐,从而我能听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,抖音上经常有评论,说若是听过女班长骂人,那绝对是一绝。
骂,那都是轻的。
有些大学生,可能是跟同学一起报名,觉得,自己大概率取不上。
结果,就取上了。
取上以后呢?
后悔了。
结果,所有人轮流给她做思想工作。
对于我闺女而言,若是她愿意当兵,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选择,增加一个人生阅历,而且我能助力于她,多走两年“弯路”无所谓,就当读研了,毕竟考编不属于我们的选项。
若是普通孩子,毕业后就是想参加工作,想赚钱的这种。
我认为,这两年,性价比不高。
当然,从人生角度,有意义。
还有一点,大家对这个“身份”有误解,你理解的女兵可能是文艺兵,其实呢,大部分女兵就是男兵,男兵什么样,她们什么样,一样的训练,一样的刻苦。
就是真正意义上当了两年兵。
不是混日子。
不是接电话,不是坐办公室,也不是唱歌跳舞!
闺女跟我提起这个事,我甚至有了一个想法,五一让她去趟保定,让小舅子带她体验一下军旅生活,也许就爱上了呢?今年不去当,明年也可以呀,何况她身体素质很好,现在能拉五六个引体向上了。
我们家这种,是真的需要她去当兵。
准备早点回家。
我问,你开车?
她说,不了,改了。
我说,不都翻篇了吗?
她说,等我以后赚钱了,自己买个。
我说,至于嘛,爸爸的,就是自己的,爸爸永远是爱你的,放心的开,真的无所谓,也许撞烂了爸爸正好有理由买辆特斯拉X呢?
她说,那你别说我。
我说,我什么都不说。
她问,我要不要买点东西回去?
我说,你是回家,不是走亲戚。
她说,我总觉得别扭,要不,咱在外面吃吧。
我说,你弟弟在。
她说,我知道。
我说,你跟日本那个阿姨都能手拉着手,那个阿姨都算不上咱家人,你这个阿姨就是咱自己家的人,说的通俗一点,这就是你现在的妈妈。
她说,别说了,停!
我说,上次你给发的西红柿,她说要谢谢你。
她说,可别了,我是群发的,我妈最初往我学校发了两箱,结果宿舍里同学都觉得好吃,我就跟我妈说,多发点,结果我妈发了20箱,我问咋发这么多?说当天摘多了,正好卖不了。我就挨着宿舍分,一个宿舍一箱,以后觉得好吃,我再发,我们家就种这个的,有的是。
我说,前段时间,我去莒县,认识了个农业大V,他是种贝贝南瓜的,他去开家长会,聊起了贝贝南瓜,他挨着加女家长,凡是给他地址的,他都安排给发,不管什么时候,只要是女家长要,都不要钱……
她说,要一次就行了,多了就不好意思了。
我说,我觉得也就是送了一次,后面的是他吹牛逼。我读大学时,两个事对我很震撼,一个是济南的同学,我们一起去森林公园,当时门票20元,我们一行七八个人,当时我们彼此都不熟悉,她竟然把我们所有人的票都给买了,当时我可开心了,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,当时的20元约等于今天的200元,毕业20多年,回头看看,人家依然牛逼,甚至更牛逼了。另外一个是烟台的同学,他爸不是种苹果的,而是苹果贩子,他过生日的时候,爸爸妈妈从烟台赶来,请同学们吃大餐,海鲜随意吃,啤酒畅饮,最关键的是,拉了N多箱苹果。后来我在想,什么样的家庭能做到这些?也许是你过生日的时候,现在的我才能做到,例如请你同学吃饭,花个三四千块钱,再给你们弄上一两千块钱的水果。
她说,去年,我们学校有个事,闹的沸沸扬扬的,中文系有个男生过生日,请了自己宿舍的同学,然后发了抖音,有其它系的同学就给评论,意思是穷逼没钱硬装,还说了一些很具体的事,评论的这个同学呢,是他们一个舍友的高中同学,从而过生日的这个男生就怀疑是舍友在外面乱说了,各类撕逼。
我说,你弟弟打游戏,整天骂人,动不动就是我草,傻逼,结果有天,让人家找上门来了,非要打他,我觉得这是好事,一次就改了,我推心置腹的跟你弟弟讲了讲,语音的时候,永远不要骂人,给人评论抖音的时候,永远不要冷嘲热讽,动不动就是他家有三个亿,看谁都是穷屌丝,他有个很好的玩伴,小女孩,从小就喜欢跟他玩,那个小朋友总想到我们家玩,他就是不让,理由是对方是租的房子。
她说,他还小。
我说,这些话,其实是爸爸说给你听的。爸爸有三个账号,一个是主战场,懂懂日记,留言都是系统自动通过的,你看,基本没有乱骂的,因为这相当于一个熟人社会,大家怕有朋友看到自己的发言,意思是,这个人平时看着挺好的一个人,咋背后喜欢这样?一个是小号,小号上写一些定投相关的文章,很多人看到以后会转发给朋友,投资这个问题,就跟开车一样,每个人都是自信的,认为别人是傻逼,自己是觉悟者,从而下面总有人会冷嘲热讽,实际上,换个角度思考,他们的持仓大概率不超过50万,因为超过50万的人,他只会看到发光点,另外,他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,若是这个博主是个傻逼,他咋有的1000万持仓呢?!还有唱山羊那个账号,算是公域平台,东方财富网、雪球、今日头条,看看那些发言,就更没法看了,什么P的,什么假的,什么垃圾。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多去肯定别人吗?其实是训练我们的思维模式,我们习惯性的看到别人的优点,关键是,我们这么去评论时,得到的反射全是YES,人家也会这么对我们,为什么我说绝对不会错杀一个高手?因为高手跟我们打交道,都是降维,他们一定是和风细雨,搞的我们很舒服,另外,他们不会轻易的评论,会直接联系你,若是他们觉得你很重要,会直接见到你。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冲浪,第一个需要训练的就是从善评论,一个人的格局瞬间就起来了,心性也变的好了。
她说,我那个前男友就是个愤青,在网易新闻下面,能跟人论战100多条,他才是个世界通,乌克兰用的什么战术,什么武器,推进到哪里了,说大国之间不可能打仗了,打的都是代理人,美国用的代理人是乌克兰……
我说,他就是个傻逼。
她说,反正也拜拜了,由他去吧。
我说,你姑父当村主任的时候,他偶尔会来问我一些问题,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村民的视角不可能高于干部,同样的道理,爸爸的视角也不可能高出县长,县长的视角也不可能高出省长,通俗一点理解,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新闻,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畴,我们不思考还好,一思考就错,这就是为什么说,人类一思考,上帝就发笑。我们健身房那些人聚会,一聊天就是这些话题,也难怪大家多是月薪五六千的工薪阶层,不聊这些还能聊什么?但是,你跟那些创业者在一起呢?大家从来不谈这些,因为大家知道自己不懂,你看雷军谈过这些吗?要聚焦到具体的生活中去,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事上,那天我跟你弟弟讲邻居的生活,我说他们都在恨着美国,所有人都恨的咬牙切齿,却从来没思考过,为什么日子会过成这个样子?肥沃的黑土地,一望无际,原本应该是机械化作业,结果全是手工作业,还是我们上世纪使用的工分制,要去过具体的生活,不要去关心不属于我们的生活,我们要学《子夜》里的那个群体,解放战争时,按照大家的理解,应该民不聊生吧?你看看夜上海,该喝酒喝酒,该跳舞跳舞,歌舞升平。
我提前给儿子发信息,让他去把姐姐房间收拾一下,把灯打开,把拖鞋找出来。
一推门。
儿子急急忙忙的拎着拖鞋迎接上来,幽默的说:女王陛下,请换鞋。
媳妇也热情的客套了一番。
但是有个细节,媳妇喊闺女小名。
我说,孩子大了,以后,只能喊大名。
闺女说,没事。
我说,你们俩去打游戏吧,做好饭了,喊你们。
闺女说,我帮忙吧。
我问,你进过厨房吗?会下方便面吗?
闺女说,太小瞧我了。
我说,你弟弟上幼儿园时,他一直以为大米是厨房里长出来的,而不是地里种出来的,因为米饭总从那里端出来。
媳妇说,不用,你们去玩就行了。
上菜了。
媳妇问,喝点什么?
我说,喝点干白吧,喝了啤酒,晚上总起夜。
她问,孩子喝什么?
我说,也让喝点干白。
她说,行。
闺女装清纯,说不会喝酒。
我说,没事,少许,一人一小杯,我很喜欢干白的一个原因是,它很有仪式感,例如温度,凉凉的,杯子也很讲究,一次喝一点,口感也特别好,喝这么一杯,什么也不影响。
坐下。
媳妇问闺女,那个事解决了吗?
我踢了媳妇一下。
闺女说,解决了。
我说,吃饭的时候,不要提这些不开心的事。
闺女说,我翻篇了。
我说,晚上见到闺女,我都忍了好几次,没敢问。
闺女说,这有啥?
我问,和解了?
闺女说,和解了,后来要一个谅解书,最初说要电子版的,后来说不行,要原版的,我给发了顺丰。
我问,赔了多少钱?
闺女说,初三那天,他想回单位上班,想结案,委托和事佬给拿了10万块钱,我姥爷的意思是不要钱,等孩子再观察一下,他们那边很着急,就找了一个已经退休的镇领导给裁决了一下,我姥爷的意思是乡里乡亲的,给钱也拿不起来,就要个态度吧,镇领导跟我姥爷认真谈了谈,我姥爷的意思是诚恳的道歉+医疗费就算了,医疗费把鉴定的以及心理咨询的都算上了,3000多块钱,后来镇领导现场给裁定的是1万4千块钱,4000元是费用,1万元是压岁钱,然后找我道歉了,还录了视频,写了一个过程还原书,他自己写的。
我说,不过分。
闺女说,我姥爷跟我讲,前面有中间人试探的问过,20万一口价可以不?我姥爷的意思是,若是外地人,可以,但是作为乡里乡亲的,不行,而且后来联系的人越来越多,还有老亲戚,他们家有个婶子是我姥姥表姨家的闺女,他的那个婶子喊我姥姥表姐。后来,我听我妈说,他回单位后,貌似给我姥爷发了一些很贵重的东西。
我说,感谢不杀之恩。
闺女说,其实,我也有责任。
我说,复盘的时候,可以这么说,或者说,我是一切问题的源泉,但是呢,在对峙的时候,不能承认自己有错。
闺女说,我明白。
我问,心理咨询还继续吗?
闺女说,我都活蹦乱跳了,若是你们不问,我都忘记了,还咨询个P?!
我问,感恩日记还写不?
闺女说,写啥写,早停更了。
儿子说,不要钱,打回来才对。
我说,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打打杀杀,吃哑巴亏是人生常态,例如咱的车被人追尾了,咱很心疼,人家只是帮咱修好,咱那么完美的车成了一个事故车,但是也没办法……
我的摩托车,停楼下。
一晚上后,车座被人用刀划破了。
划了一个十字花。
我本来想,是不是要调监控看看是谁弄的?
后来,我一想。
若是知道是谁,更难过,毕竟都是邻居,咱若是不知道他讨厌咱,就当什么都没发生,自己去找人缝补一下就是了。
就当吃了个哑巴亏。
无所谓了。
人,平时看着很正常,但是喝了酒,就容易变成另外一个人。
现在电车多有哨兵模式。
你看,很多人在抖音上发哨兵模式拍到的划车视频。
就是路过的时候,用钥匙很隐蔽的划一道。
他跟车主可能无怨无仇。
就是莫名其妙的想这么干。
在农村待久了就知道了,很多时候,他们损人并不是为了利己,就是单纯的嫉妒心出了问题,例如邻居家的树苗长的好,拿镰刀一晚上给拦腰砍断了。
他能得到什么好处?
什么好处都没有。
就是嫉妒。
所以,嫉妒心一起,整个人的灵魂就会扭曲。
生活中,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哑巴亏,慢慢的学会消化,不发酵。
这才是人生常态。
你看雷军、马云,他们如此的意气风发。
你知道,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,哑巴亏才是主旋律,有的是人给你穿小鞋,我在单位上班时,给领导当助理,你知道我看到最多的一面是什么?
一是,送礼。
二是,举报。
你看,他们日常都相处的很好,尤其是喝酒的时候,彼此祝福,实际上呢?
相互捅刀子。
那时领导总劝我,这里不是你的未来。
你的未来在上海,在北京。
我就在想,这是不要我了?
我本身还兼职当网红,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着国王,我看同事多是傻屌,感觉他们迂腐、无知、阿谀奉承、不思进取……
他们日常聚餐,我多不参加。
领导临退休了,坚决要把我送走,说这么年轻,这么优秀,不该上班,去闯荡世界,你的未来不在这里。
我一直都理解反了。
认为,他不想要我了。
一直到有一天,他推心置腹的跟我谈了谈,说我这个性格不适合在单位上班,因为我给人的感觉太孤傲,眼里瞧不起别人。
我心想,我不是装的,是真的。
说,当时给了我优秀,其实我只得到了4票,其中有一票还来自于他,但是他依然把优秀给了我。
他认为,一旦他走了,大家会弄死我!
其实,他也低估我了,若是我愿意,我也能把这些人哄的团团转,甚至发展成自己的兵,我成为他们的新王,只是我真觉得他们太愚蠢,没兴趣。
算了,我走了。
我给小师妹提的建议,其实都是我的肺腑之言。
第一,他人即地狱,不参与讨论任何他人的话题,若是讨论,也只赞美。
第二,除了工作,不要让同事了解你太多。
第三,领导不看你说了什么,只看你做了什么,不偷懒,做最勤奋的人,做最出色的人,领导哪怕收了别的同事送的礼物,在提拔的时候,也内心很愧疚,这次提拔没提拔你,是领导对不起你,下次,一定!
时隔二十年吧,我抖音上还有人私信我,说董老师,我是XX,您之前的同事,还有印象吗?
我心想,我睡过的都没印象了,何况没睡过的!
(正文完)